Bash脚本进阶指南
Repo
  • 正文
    • 第一部分 初见shell
      • 1. 为什么使用shell编程
      • 2. 和Sha-Bang(#!)一起出发
        • 2.1 调用一个脚本
        • 2.2 牛刀小试
    • 第二部分 shell基础
      • 3. 特殊字符
      • 4. 变量与参数
        • 4.1 变量替换
        • 4.2 变量赋值
        • 4.3 Bash弱类型变量
        • 4.4 特殊变量类型
      • 5. 引用
        • 5.1 引用变量
        • 5.2 转义
      • 6. 退出与退出状态
      • 7. 测试
        • 7.1 测试结构
        • 7.2 文件测试操作
        • 7.3 其他比较操作
        • 7.4 嵌套 if/then 条件测试
        • 7.5 牛刀小试
      • 8. 运算符相关话题
        • 8.1 运算符
        • 8.2 数字常量
        • 8.3 双圆括号结构
        • 8.4 运算符优先级
    • 第三部分 shell进阶
      • 9. 换个角度看变量
        • 9.1 内部变量
        • 9.2 变量类型标注:declare 与 typeset
          • 9.2.1 declare 的另类用法
        • 9.3 $RANDOM:生成随机数
      • 10. 变量处理
        • 10.1 字符串处理
          • 10.1.1 使用 awk 处理字符串
          • 10.1.2 参考资料
        • 10.2 参数替换
      • 11. 循环与分支
        • 11.1 循环
        • 11.2 嵌套循环
        • 11.3 循环控制
        • 11.4 测试与分支
      • 12. 命令替换
      • 13. 算术扩展
      • 14. 休息时间
    • 第四部分 命令
      • 15. 内建命令
        • 15.1 任务控制命令
      • 16. 外部筛选器,任务及命令
        • 16.1 基础命令
        • 16.2 复杂命令
        • 16.3 时间/日期命令
        • 16.4 文本处理命令
        • 16.5 文件与归档命令
        • 16.6 通信命令
        • 16.7 终端控制命令
        • 16.8 数学命令
        • 16.9 杂项命令
      • 17. 系统与管理命令
        • 17.1 分析一个系统脚本
    • 第五部分 高级话题
      • 18.正则表达式
        • 18.1正则表达式简介
        • 18.2文件名替换
      • 19. 嵌入文档
      • 20. I/O 重定向
        • 20.1 使用 exec
        • 20.2 重定向代码块
        • 20.3 应用程序
      • 21. 子shell
      • 22. 限制模式的Shell
      • 23. 进程替换
      • 24. 函数
        • 24.1 复杂函数和函数复杂性
        • 24.2 局部变量
        • 24.3 不适用局部变量的递归
      • 25. 别名
      • 26. 列表结构
      • 27. 数组
      • 28. 间接引用
      • 29. /dev 和 /proc
        • 29.1 /dev
        • 29.2 /proc
      • 30. 网络编程
      • 32. 调试
      • 33. 选项
      • 34. 陷阱
      • 36. 杂项
        • 36.1 交互和非交互shell以及脚本
        • 36.2 shell wrappers
        • 36.3 测试和比较的其他方法
        • 36.4 递归:调用自己的脚本
        • 36.5 “彩色”的脚本
        • 36.6 优化
        • 36.7 其他技巧
        • 36.8 安全问题
        • 36.9 可移植性问题
        • 36.10 Windows系统下的脚本
    • 38. 后记
      • 38.1 作者后记
      • 38.2 关于作者
      • 38.3 从哪里可以获得帮助
      • 38.4 用来制作这本书的工具
      • 38.5 致谢
      • 38.6 免责声明
  • 附录及索引
    • 参考文献
    • 附录
    • 索引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
这有帮助吗?

  1. 正文
  2. 第五部分 高级话题
  3. 36. 杂项

36.1 交互和非交互shell以及脚本

交互shell从tty读取用户输入。shell默认会读取启动文件,显示提示符和打开任务控制等。用户可以和shell交互。

脚本总是运行在非交互的shell上。同样,脚本可以访问它自己的tty,这使得在脚本中依然可以模拟出交互的shell。

#!/bin/bash
MY_PROMPT='$ '
while :
    do
        echo -n "$MY_PROMPT"
        read line
        eval "$line"
    done

exit 0

# 这个脚本以及以上解释是由Stéphane Chazelas提供的

一个要求用户输入的交互脚本,通常会用到read语句(请看例15-3)。不过实际上要复杂一些,一个被用户通过console或者xterm调用的脚本,意味着这个脚本被绑定到了一个tty上。

初始化和启动脚本必须是非交互的,因为在运行过程中不能要求人类的介入。许多管理和系统维护脚本也同样是非交互的。要求自动运行的重复性任务也是通过非交互脚本实现的。

非交互的脚本可以在后台运行,而交互脚本(在后台运行)则会挂起,因为要等待永远不可能出现的“输入”。解决这个难题可以使用带有expect命令的脚本,或者将文档嵌入到后台运行的交互脚本中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将一个文件重定向到read语句,来提供“输入”。(read variable < file) 这可以创造出一个在交互和非交互两种模式下通用的脚本。

如果脚本需要知道它是否运行在交互模式下,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提示符变量是否存在,就是$PS1变量。(如果用户通过提示符输入,那么脚本就需要显示提示符,所以脚本中$PS1变量会被设置)

if [ -z $PS1 ] # 是否有提示符(译注:判断脚本是否运行在交互模式下)
### if [ -v PS1 ]   # Bash 4.2+ ...
then
    # 非交互模式
    ...
else
    # 交互模式
    ...
fi

脚本也可以测试$-变量中是否使用了“i”选项来判读是否运行在交互模式下。

case $- in
    *i*)    # 交互shell
    ;;
    *)      # 非交互shell
    ;;
# (参见 "UNIX F.A.Q.," 1993)

John Lange描述了另一种替代方法:使用test -t来测试。

# 关于终端的测试!

fd=0   # stdin 标准输入

# 使用test -t测试stdin或者stdout是否是一个终端(如果是则证明该脚本运行于交互模式)。
if [ -t "$fd" ]
then
    echo interactive # 译注:交互模式
else
    echo non-interactive # 译注:非交互模式
fi

# 但是John指出:
#     if [ -t 0 ] 仅在你本地登录时有效,
#     如果通过ssh远程调用就会失效,
#     所以还要加上对socket的判断。

if [[ -t "$fd" || -p /dev/stdin ]]
then
    echo interactive # 译注:交互模式
else
    echo non-interactive # 译注:非交互模式
fi

笔记

脚本可以使用-i选项或者#!/bin/bash -i的文件头强制进入交互模式执行。这可能导致古怪的脚本行为或者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显示错误信息。

上一页36. 杂项下一页36.2 shell wrappers

最后更新于5年前

这有帮助吗?